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光明网评论员:目前,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陆续发布通知:结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和校园实际,学校恢复校友免预约出入校本部的权限。
虽非完全开放,但多少在面向社会开放的方向上推进。当然也有些学校步子更大,比如东南大学特别规定:因需入校的家长和其他校外人员,可提前一天线上申请;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则取消白名单以外人员入校报批制度,恢复疫情前入校模式。
应该肯定这些积极恢复开放的高校,它们对社会的期盼响应得更及时、更主动。人们想去看看大学,因为大学有可观之处,自然风景、人文气息、文化熏陶,这些是其不可取代的社会功能。人们想一探究竟、一览风景,这再正常不过。
何况绝大多数高校的运营,都以公共财政为基础。这也意味着本质上全体纳税人都是大学的“股东”,大学仰仗的是全民的付出。当然这种理念层面的定义,对大学的实际管理来说未必有直接影响,但大学应当开放,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功能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大学的立身之基,注定了它没法割断和社会的联系。
不过也要承认,大学的日常管理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。比如游客蜂拥而来,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。有新闻报道,这两天有“黄牛”带人违规进校,武汉大学直接提请警方处理。这种如临大敌的态度,显示学校在应对类似问题上的紧张。
但大学的管理能力,不恰是应该在这种时候体现?大学里的管理学院、公共政策专业,每年的学术成果车载斗量,是否也可以研究一番校园如何管理?大学开放是底层逻辑,如何管理则是技术问题,不能因为管理遇到困难,就连“开放”这一大学的灵魂都一并丢掉。另一个颇受游客欢迎的高校——厦门大学,这两日有自媒体传出将永久性对外关闭,学校很快就出来辟谣。这种态度是必要的,确实,一所大学永久对外封闭,成了一块禁区,这简直不可想象。
而大学如何又离得开社会呢?相信每一所大学的校训,都包含了对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期待。但如果学生都不食人间烟火,不和外卖小哥打交道,没和校外大爷打过球,连做个社会调查的条件都没有,又如何指望他们能够关怀社会?世界上没有关起门来的学问,读圣贤书的学生,落脚点终究还是窗外事。
如今社会流动正在快速恢复,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,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.08亿人次,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.6%。在这个背景下,人们当然也想去大学看看,对于某些城市来说,大学甚至是最值得一去的景观。如何尽快满足社会的这份期待,承担这部分社会责任,是留给大学的下一道考题。